2024年04月20日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媒体看石屋
加快儋州发展建言书
编辑:【石屋之家】更新时间:【2016-02-04】浏览次数:【1092】
          海南·儋州 www.da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0-06-04 00:06:00 字体[ ]
  • 分享到:
  • 高级政工师 谢有造
    有人说:儋州像棵有病的大树,“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个比喻有点过分,但在某种程度上形象地概括了关于儋州发展的现实问题。儋州从1993年318日撤县设市到2000年,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综合竞争实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成果均居全省市县区域之首,参观取经者慕名而至,接踵而来。此后10年间,自己与自己比,年年也有进步,也有变化,然而,与省内其他市县横向相比,远远落伍了。东部、南部、中部大部分市县则乘势而上,大步向前,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制造了“群雄逐鹿”之势。面对强烈的竞争,我们仍然背着过去的沉重包袱,居安而未思危,坐守而不能坚守,没有一个振奋全民之心的大动作,在徘徊、观望,发牢骚、吐怨言之中,等待着省财政转移支付或东讨西乞过日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群雄逐鹿”观望者。
    正值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局之年和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关键之年,《今日儋州》设坛征八方之计,纳四海之策,试图寻求儋州再次崛起的新路子,这无疑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奋斗了四十来年,见证了儋州近半个世纪来的发展与变化。我觉得,为了儋州的发展,建言、献策,甚至是说一句实在话,这都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一、回顾历史,坚定信心
    有人说,从世界各国到我们国家的发展来看,总是西部比东部落后,认命吧;也有人说,儋州定位为海南西部工业走廊中心地段,重点发展新型现代化工业,由于条件所限,工业不仅发展不起来,反而拖了旅游产业的后腿;甚至有的说,儋州民风不好,征地难度大,不敢要大项目(如核电站),不想上大项目,忙于路灯、街道花草的“换届”。
    尽管这些观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儋州发展难的事实,然而,本人实在不敢完全苟同。
    翻开儋州的历史,自公元前110年建郡至明清时期,儋州都是海南岛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中心,特别是经济、文化一直处在全岛的领先地位。唐代时期,儋州的水稻是“一岁田三熟”,甘蔗、椰子、桑树,遮天盖地;元代时,水田已成丘连片称洋,“稻田流水鸦濡翅”。当时儋州的手工编织业、造船业、建筑业、武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商贸景象繁华,岛内其他区域无法与之伦比。宋代时期,儋州的纺织业、工具制造业、贸易业等已闻名海内外,元代时,儋州的造船业在国内享有盛誉。自建郡后,兴文教,设寨学。隋唐设有儒学,宋代办起海南最高学府――载酒堂;明代时,修城堡,置驿开道,兴文教,振土风;到了清代,更是奖励开荒,劝课农艺,文教为先。这些史书都有记载。
    历史事实证明了和证明着:西部也能发展,也敢领先!
    再把目光转移到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1927年就攻克县城新州,为琼崖革命开创先河。西南临委长期驻峨蔓、新州,琼崖西区行署、“琼纵”第四支队长期驻南正山,指挥的是琼西南的革命斗争。云龙改编、美合事件撤退,迎接先锋营渡海登陆,关键时刻,儋州挽救了琼崖革命,成为23年红旗不倒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后,五十年代建场开荒种橡胶,带动了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六十年代,有“北有大寨,南有石屋”之说,石屋大队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七十年代,顶着“逆风”兴建松林岭水利,把水开到干冲、三都、峨蔓,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体现了儋州人敢试、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一九七九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海南改革实践中的第一块“试验田”;八十年代大种甘蔗办糖厂,打造了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九十年代大手笔进行城镇改造,全力构建城区框架,实现了“再造一个新那大”之目标。在全省率先提出“工业强市”之举措,创新实践“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之路,为全省各地加快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实践再次印证: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包袱,重塑儋州精神,重振儋州风采,坚定信心,形成共识,敢为人先,把思路转变为出路,把机遇转变为现实,儋州是大有可为的,也是大有作为的。
    二、要变“路通财走”为“路通财通”
    “路通财通”,在很多地区早已成为一个不可辩驳的真理。然而在儋州却一反常理――现在儋州的现实是“路通财走”!
    古代儋州,以海上交通为主,郡城建在海边,理所当然。冼夫人“一夜迁州”,预防“水患贼扰”于未然,从中和古城途经松林岭、后咀湾、临高,直至澄迈通潮阁,修建了一条古驿道,这是海南最早的半环岛公路。此后,儋州逐渐成为琼岛西部的重要物资集散地。1939年日军侵儋,企图长期占领,开辟了海榆西线,那大成了琼西重镇、交通枢纽。1957年儋县与那大县合并为儋县后,县城从新州迁往那大。之所以选择那大作为县城,是因为当时的那大是琼西的交通中心。
    到了九十年代,决策者为了“兼顾两头”,在规划上还是刻意把海南西线高速公路定位在那大至洋浦的中心地段(即距那大29.5公里、距洋浦28公里)。然而,西线高速公路开通后,海榆西线骤然变成了一条“荒路”,这对儋州来说,实在是便而无利,路通财走!本来从海口往三亚途经那大的人流就从此消失,甚至是在儋州境内的海头、排浦、白马井以及北部地区,商贩上城进货,也从“降低路途成本”这个角度考虑,很自然的选择了海口。就这样,那大接纳经贸活动的功能逐步弱化,几乎成为被外来的“消费群体”遗忘的“死角”。毫无夸张地讲,在西线高速公路上,一个个滚动的车轮,直接撵走了儋州四分之一的财源,同时,也导致了儋州人气指数的急剧下降。所以有人说,西线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儋州落后了十年。
    在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进程中,首先要确立儋州在海南西部的“交通中心”地位,迫切把“路通财走”转变为“路通财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儋州人的共识,同时,来自福山、多文、加来、芙蓉田、邦溪、白沙、昌江、东方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怎样去解决“路通财走”的问题,切实把来自各方的强大呼声变为现实,这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实践课题。笔者认为,一是要做好理念先行工作。通过开展论坛、举办听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争取更多的力量支持和参与。二是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海南“田”字高速公路规划实施之前,要千方百计、凝心聚力,真正把海榆西线改造成为一级公路,着重加强运输提速,尽快完善其承载和适应现代运输业的服务功能;要加快白马井跨海通道及南连接线工程建设,力争在短期内完成;要借助多方力量,全力争取海南西部机场在儋州落户,重新构建具有儋州特色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挽回西线高速公路给儋州带来的损失,才能真正发挥好儋州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
    三、要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打造新的经济支撑点
    以发展房地产业为突破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是欠发达地区抢占发展先机、打好主动仗的有效手段。纵看海南各个区域的发展,除中部几个少数民族地区靠国家补贴,悠哉悠哉过日子外,无论是作为全省“领头雁”的海口与三亚,还是后来跟上的琼海、万宁、五指山、陵水,都无一例外地依靠房地产迅速拉动起来。就拿我们儋州来说,建市初期,成功建设中心大道;此后,城市的亮化、美化、绿化、硬化工程建设曾经走在全省前列;近几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这一个个鲜活的“发迹”,都是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实惠,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儋州目前的状况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质效不高,财力短缺,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中心城市,就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新的经济支撑亮点。儋州地处海南西部中心地段,人口占全省18,海岸线长占全省19,总面积占全省110依山傍水,面海临川,自然生态环境好,人流密集,商贸发达,房地产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的一大优势。我们要加快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闲置土地资源,加强做好项目用地的规划和储备工作,实现房地产业集群,布局合理,并以此来抬高发展起点,决不能走低层次、粗放式扩张的老路。在做大那大新区、滨海新区、兰洋组团、新英湾休闲度假区、光村银滩度假区这五篇文章的同时,通过调研、听证等方式,在那大直通“两院”、那大连接西联这两条走廊上加快房地产业的规划。要综合运用贷款融资、项目融资、资源融资、土地批租融资、国有资产融资等多种手段,广泛吸纳各类资金,并充分挖掘民间资金潜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开发建设主战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环境保护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环保约束转化为环境品牌,不断提高房地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要突破一地一景之局限,推动旅游业规模化发展
    儋州旅游资源丰富,诸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在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地处海南西部核心地段,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旅游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可是,长期以来,我市旅游业成不了气候,游客流量小,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大部分景点养活不了自己,何来“西部之光”!老天爷、老祖宗厚爱我们,留下那么多好东西,我们守候在那里,整天向财政讨乞,惭愧呀!
    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我们曾经多次召开研讨会,试图寻求发展旅游业的新途径。有的提出把松涛天湖做大做强,可能吗?松涛水,不仅仅是农用水、工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做大了,谁有办法控制水源不被污染?谁有精力查处那成千成万篇污染水源的告状信?松涛旅游,按目前模式,慢慢大,留个名,可以了。也有的说,把东坡书院与中和古城联手做大,当作龙头带动。想法倒是不错,可是没有三百个亿,五百个亿,动得了吗?还有的说:石花水洞不是很神奇吗?边远点,可以做大嘛!老板开了350米,早已转向兰洋的莲花岭开观音洞了。
    我一直认为,儋州旅游开发,先选定一地一景连片开发,成规模,上档次,才能招来游客,人气带动,留住游客。衡量长短,两地两景可优先考虑。一处是兰洋国家级森林公园区,从温泉地带、莲花岭观音洞、莲花河(即南渡江上游),直达飞鹤岭瀑布、鹿母湾景点、国家级森林公园,连片开发,冷热泉、观音洞、瀑布仙泉、鹿母湾仙景、松涛大坝,各呈特色,处处溶入儋州特色文化,建起诗对山歌坛、调声、竹杆舞场、美食、购物街,连绵三、四万亩,各市县何处敢比!一处是花果热作园区,以那大城区作依托,把花果山连接“两园”植物园、云月湖、兰花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整体开发,也是三、四万亩。东坡祠、伏波祠、李光祠、冼夫人庙、白玉蟾修炼处一一建起来,设上歌坛诗台,建起了美食城,迎五洲四海宾客。早在1999年,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一个方案,把军屯花果山和“两院”热带植物园连片开发成世界最大的热带植物花果园,可惜没有人具体去落实。
    五、改依托洋浦为分摊蛋糕
    “依托洋浦,发展儋州”提了多年,作为政治口号无可非议,作为儋州的经济发展思路,可要大打折扣了。
    19928月18提出开发洋浦,直到2002年的十年时间,洋浦摇摆不定,模式模糊,体制几变。试问,依托洋浦依托什么?也要摇摇摆摆吗?这不是违反了科学发展观吗?02年后,按“大项目带动”的思路,上了两个大项目,很快,财税增多了,成了块肥肉,又被上面紧抓住,儋州只好看着流口水。
    从全国来看,所有开发区的财政税收都与当地政府相关相联,蛋糕共同分摊,唯独洋浦例外。回想一下,为了征地,儋州作了多大的牺牲!“123”的征地价格就献出了30平方公里的土地,即荒坡每亩1000元,坡地每亩2000元,旱田每亩3000元,儋州的一个干冲镇,小半个三都镇换了妈妈。而后来,洋浦的土地,高的卖到一百多万一亩,少的也是大大几十万一亩。做成的这块蛋糕,不仅不给儋州分尝分毫,还从儋州找配料,损害儋州利益。船只登记,压低价格拉走儋州的船;口岸管理把儋州吃掉;征地出了问题,治安出了问题,对不起,请儋州干部带盒饭来忙他几个月。从07年开始,政策有所松动,也是几百万一年,到了09年,据说收入不增加,分文不给。
    早在2001年,我曾在《国际大论坛》发表文章提出“洋浦还儋州,儋州改洋浦”的思路。后来上级提出资源整合,终归“还”不了。今天,应该提“洋浦儋州共发展,洋浦蛋糕两家分”。分法也可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总之,非分不可。
    当前,儋州正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儋州科学发展,已成为百万儋州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首页 | 关于石屋 | 教育基金 | 石屋风采 | 石屋小学 | 农村大学 | 农村法坛 | 石屋农经 | 媒体看石屋
石屋村 地址: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 固定电话:联系QQ:158263223 移动电话:
Copyright◎ 2011 石屋村保留全部权利 技术支持:惠诚网络 做同款请联系18976961701 魏经理
QQ客服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