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胡哥调解室传承“老先进”精神、激发民间智慧 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
编辑:【石屋之家】更新时间:【2019-12-20】浏览次数:【2524】
2018年5月,海南省儋州市司法局和那大镇政府共同在石屋村挂牌成立以“老先进”胡松姓氏命名的特色人民调解工作室——“胡哥调解室”。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石屋村还是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村原党支部书记胡松与村里的3名党员,凭着共产党人毅力和胆魄,带领石屋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当地群众也因此总结提炼出“信念坚定、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敢于担当、为民奉献、清正廉洁”24个字的胡松精神。周恩来总理到儋州视察时说“石屋是广东学大寨的好榜样”,从此“北有大寨、南有石屋”成为石屋响当当的名片。
胡哥调解室传承老党员胡松的精神,通过发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群众代表等参与,巧用村规民约、公序良俗,于情于理于法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初心和力量。
成立一年多以来,胡哥调解室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由于调处成功率达96%,提起胡哥调解室,石屋村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它是石屋村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地方。
传承“老先进”精神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依法、依规、依理、和谐、和气、和睦,就是归纳了为民调解的方法和使命。”这是胡哥调解室主任胡成金在调解工作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胡哥,您快帮我看看我们这个案子有没有结论了。”8月20日中午,刚从村民家里调解回来的胡成金刚迈进调解室,村民范某就紧跟着追问。胡成金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继续低头跟范某分析起这场涉及土地纠纷如果要打官司存在的利弊关系。
作为胡哥调解室的主任,这几乎是胡成金的常态,要么在调解室,要么在去调解的路上。除了调解室的主任,胡成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老先进”胡松的侄子。胡成金时刻谨记先辈的教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为了群众的利益着想。胡哥调解室成立后,他不负众望,挑起“和事佬”的重担。胡成金善于发动热心村级事务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参与,结合村规民约做工作,将排查化解调处工作前移,及时有效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
干净的村道、嬉戏的孩童,胡松纪念馆、中国村官精神馆相邻而立,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面。
“一年多以来,我们村没有发生过任何治安和刑事案件,无一起‘民转刑’案件……”胡成金一边带记者行走在景色如画的村里,一边向记者介绍,“在创新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上,胡哥调解室收获累累的喜人果实,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村民们走上发展产业的致富路,同时也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
巧用民间智慧
共谱基层社会治理“和谐曲”
矛盾纠纷化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形成调解纠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胡哥调解室人民调解员积极开拓创新,为基层一线的和谐稳定,贡献宝贵的‘民间智慧’。”儋州司法局那大司法所调解员何宪秋表示。
胡哥调解室的成立,除了发扬“老先进”胡松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无私精神外,在村级调委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调解室的调解员由村调解委员会推荐一些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还有一些热心群众参与,这个调解队伍的组建,一改昔日村干部“单打独斗”的调解局面。
今年6月初,何宪秋到石屋村上门调解一起相邻权纠纷。当事人双方是多年的邻居,因为一条共用的通道闹得不可开交,何宪秋当即叫来胡哥调解室的老干部钟顺群一起参与调解。听说退休的老干部来调解纠纷,许多村民都聚拢过来,看看“熟人”钟顺群如何来断这起纠纷。
“在我们的一番说法释理之后,一家人搬走堆在通道上堵路的杂物,我们又帮着两家人重新划分过道的归属区域,最后两家人在村民们的见证下握手言和了。”钟顺群告诉记者,到村民家门口开展调解,邀请老百姓参与旁听,既有助于纠纷的化解,也能起到较好的普法作用。”
胡哥调解室利用群众力量辅助调解网络,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如今,实际挂名调解的群众调解员虽然只有4个,但在具体纠纷问题上,很多群众都会积极提供线索,献言献策,有效解决一大批社会不稳定因素。
此外,遇到涉及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情形,胡哥调解室就会请求那大司法所、法律顾问予以配合调处,充分发挥利用调解三级网络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联动调处的职能作用。
“近年来,作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儋州迎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各类矛盾纠纷如影随形。”那大司法所所长黎应中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石屋村村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共同参与解决村里的各类矛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